大医养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61|回复: 6

遇到是非为什么永远错是在自己?——明海大和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19 13: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为什么修行人应该认为错都在自己,此段开示是我看到最好最全面的一段,与大家共享法喜。
注:明海大和尚以湖北省文科第二名1987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1992年在净慧法师座下出家,是恢复高考后北大第一个出家的人,现任柏林寺方丈和尚。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不能真正接受、理解,当然更难做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自己是对的。从这个自己出发,遇到问题就会抱怨外部的环境,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到外境上。当我们把责任推到外境上的时候,把这个自我就保护下来了,自我就不需要改变,不需要动手术了。要改变的是别人,要改变的是外面的世界,要改变的是你面对的世界。那么,这种生活态度,会充满责备、充满抱怨、充满斗争、充满争论。佛教里面讲争,喜欢用另外一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斗争的争 —— 诤。这个诤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你的心落在了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等等之中,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一旦你落在了二元对立之中,你的心就不寂静,心里边不寂静,就是内心的“诤”。兴许你不讲话,你不跟别人用口舌去辩论,但是内心是有诤的。

大家还记得《金刚经》里面的话吗?“无诤三昧”,佛陀说须菩提证得了无诤三昧。须菩提是解空第一,所以无诤三昧就是真正解空的人,他的内心安住在寂静之中。在这个寂静中,没有二元对立。那么,要修行无诤三昧,要进入这个境界,从哪里下手,怎么修呢?其实,我现在讲的这个,就是一个修行无诤三昧的口诀。要你超越二元对立,这很抽象,很多人还不理解呢,话本身就有点文气,有点学术味道。但是让你学会面对一切问题,坚持一个正见:永远是自己错。让你这样去做,这就清楚了,就有可操作性。你可能说,不是说要超越二元对立吗?怎么还有对和错呢?你现在很难做到没有对错,所谓超越二元对立也不是绝对没有对错。现在你先认定,任何问题之前,永远是我们自己错。外境没有错,外境永远是对的,心错了,我们自己错了。

说我们自己错呢,以佛学来理解,也有好多种理解。有一种说法,这是以前造的业,现在受报。这叫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让你能够坦然接受降临到你身上的不公,降临到你身上的痛苦,作还债想。你想,我现在在还债,可能你欠了别人一百万,你现在只是还他十块,还了十块债也少了呀,再还十块又减少了,总有一天会还完的,还完就是解脱。作正面的观察,你就能够有勇气,去接受和面对那种处境。这是永远是自己错的第一种观察。

第二种观察,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呢?前面讲的因果,稍微抽象了点。再具体一点讲,为什么我们会感召这样的外境,乃是因为我们有召感外境的内心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外境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与你的内心世界是息息相关的,此有故彼有。这个内心世界包括了你的语言、行为的习惯;包括了你的性格;包括了你的心理活动;包括了你的各种喜好;包括了你待人做事的方式。所以,此有故彼有。这个此有,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主观的方面。彼有,就是我们面临的境界。是先有此,后有彼。不是先有彼后有此。但彼此有时候同时出现。

修行时间长的人,对于我们的心和外境之间的感应关系,会有很多体会。我们的心跟外面的境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应呢?有时候你会体验到,你怕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你担心什么,然后就会遇到什么。这种感应很有意思。这种感应关系很复杂,有很多种模式,这是其中的模式。简单地讲,你的内心在意什么,你就会感召什么。这在意,包括爱,恨,想要,想排斥,担心,讨厌……等等。“在意”是生活中的话,相当于我们的心有一种执著。有时候你越在意什么,就越出现什么。如果你有洁癖,你可能会发现你经常置身于很脏的环境中;如果你很自命清高,可能坐禅时,在你边上的人,正好就是邋里邋遢的人,咳嗽呀,擤鼻涕呀,放屁呀;如果你特别吝啬,可能会遇到老有人找你要钱。还有啊,有的时候,你由于某一方面的特长——我们都有很多特长,这种特长也是你主观方面的情况,也会感召外面的情境过来。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大家都有长处都有短处,其实短处有时也是长处,长处未必就是长处,长处也会变成短处。我自己曾概括过几句话,来描述这种感召,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善于泳者死于水”,善于游泳的人,一般会死在水里;“善于武者死于斗”,通常有武功的人、以武力而自恃的人会死于斗狠之中;“善辩者死于口舌”,有的人特别善于辩论,觉得别人都说不过他,这里说的死未必是人死掉,相当于栽跟头。他可能就会在别人的口舌、诬蔑、诬陷呀,会在这上面栽跟头。这种规律还有很多,你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记载过这样一个真人真事,说在他们家乡,有一个人武功相当了得,轻功很好,有一条河不是很宽,那人一蹦就到河对岸,易如反掌。一天,有人让他给表演一下,他轻而易举地从这边跳过去,在河对岸落脚的时候,岸边的土是松的,一下掉到很急的河水里面淹死了。他有一个一般人没有的长处,但最后让他栽跟头的也是这个长处。这讲到我们的心和外境的感召。

作为修行人,要不断地反观我的内心世界还有哪一些在意,只要内心世界还有在意,那就是苦。让你受苦的因就会感召苦的外境。你只有把内心世界的这些在意,乃至于一些语言行为的习惯,把它们都能够放下,你才有可能不被外面的苦境所压迫。

不管面对什么外境,在你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恰恰是一个非常乐观、非常积极、非常可行的人生观。比较前面所讲的——总是在客观环境里去找原因,这显然是更加积极,而不是消极;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更加有希望而不是无奈。为什么说有希望呢?你开始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生活的世界改变了,你遇到的人改变了。

有的人说,永远是我的错吗?很多事明明不是我的错,比如今天在街上小偷把我的钱偷了,难道那是我的错吗?那是小偷的错呀。其实,这里讲的问题是:别人是对还是错那是他的事,你是对还是错才是你自己的事。你要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自己的大事上。你在街上遇到小偷,街上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你遇到小偷呢?你为什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碰到小偷呢?就跟鱼会招来猫一样,你身上有一股腥味把猫招来了,这是比喻。你感召到在街上遇到小偷的果,所以,这个错还在你。这样讲,并不是说小偷这个问题,警察可以不管,社会可以不治理,不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相关人的事,在警察来说那就是他的事,在政府来说那就是他的事。做为修行人来说,什么是你的事呢,你要明白。基本上找不出一件事不是你的错,你能找出一件事不是你的错,你可以来找我,我可以给你钱,我相信不可能。有的人说,我长得很丑,这应该是父母的错。佛教说,那么多好看的父母,你为什么偏到丑的父母那里投胎呢?那怪谁呀,所以还是有问题。

以佛教的三世因果来观察,基本上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这种思维方式,是修行人应当具备的。要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改善自己。一个学佛的人,只有从这里下手,才能体验到佛法的真理在自己身上的显现。你一点点地做,你会发现,遇到的人也变了,遇到的事也变了,总而言之,你命运的路线好像在改变。其实,这就是佛法最重要的真理——唯识无境。没有一个什么客观存在的境,都是你心识的变现。如果你能体证到这一点的话,你就不得了了,你的修行可以说有了立足之地,可以稳步向前。

有的同修应该还记得《华严经》里有一品,叫《净行品》,《净行品》里教我们遇到任何情境都“当愿众生”,愿所有的众生都如何如何好。遇到任何境都发愿,一共有一百四十多个愿。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境远远不止这一百四十多个,而是无量无边。这品经教导我们在无量无边的境,都能由这个境生起一个愿,愿众生怎么样。如果你在生活中用这品经指导修行,“当愿众生……当愿众生……”,慢慢你会发现,你的心开始主导境了,而境不能主导你的心,是你的心主导了境。境也许是某个人打了你一嘴巴,你心里说,愿众生不再受别人的欺侮,得到的是一个善愿;境可能是生病,胃痛,非常痛,你的心说,愿所有的众生不再受胃痛之苦。你看,一个胃痛的境,被你变成了一个善愿;你遇到的境可能是,你的钱被小偷偷走了,于是你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改恶从善,放弃不善业。所以我说,当你这样去观照你的生活,就会体验到,心可以主导境。境究竟是什么?取决于你的心。你要真正体验到你主导外境的力量,心的力量,那你就得自在了。

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讲,他过去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被歌利王节节肢解,全无嗔心,他达到了无诤三昧,真正做到了忍辱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圆满,忍辱的圆满就是如如不动,心境如如。这种境界很崇高,这么崇高的境界,也可以从前面我说的——永远是自己错——从这里下手去修。因为我们每天在生活中,在家人不用说,即使出家人在寺院里面仍然有是非,仍然可能跟同寮的人有矛盾,仍然每天去分别眼前的各种境界,如果从这里开始修行,我相信能够契入超越二元对立的无诤三昧。这才是我们修行的方向。

  我们如果落在辩论中,落在非要搞清楚究竟谁对谁错,非要跟他闹个明白——你落在这里面,你就落在世间法里面。落在世间法里面,就没完没了,就苦海无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7-19 14: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做不到先承认自己的错。呵呵,这个体会最深的就是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的路途中。如果前面一个人晃了一下,我心里肯定埋怨:晃什么啊,骑车还不好好骑。从来不说自己的速度太快了,跟的太紧。 下班的时候,总会埋怨对面逆行的人群,其实我早上走那条路也是逆行。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遇到是非我总是先找别人的错误,而不是自身。意识到了,却改不了。每次都很鄙视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少损三千福禄】我看不惯,我不满,骂我,敌对我,为难我的人,都是我自性的化现

怨天尤人者必看

第八代净宗祖师莲池大师说:
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3善

正因为我是这样, 所以遇到这样的父母
正因为我是这样, 所以遇到这样的配偶
正因为我是这样, 所以遇到这样的子女、朋友、下属、上司、陌生人

正因为我是这样, 所以遇到这样的人、事、物

抱怨六亲、遇到的人、事、物的时候, 有没有找出自己对应的落处改掉呢?

一个人遇到的父母, 妻子, 子女, 朋友、下属、上司都是自己的映现
也就是说, 恶妻, 恶子女, 恶父母, 恶友、恶陌生人、恶上司, 也都是自己

自己是什么样的, 自己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 自己世界里的人就是什么样的
这就像自己是一个水晶球, 水晶球里有许多像, 把这些像放大很多倍, 就成了现实中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每一样拥有, 遇到, 都和水晶球里的一个像对应

自己遇到的人事物, 就是给自己拍的一张照片, 照片里把自己每个相都放大百千万倍, 清晰的呈现出来了

自己有某个不好的地方, 映射出去, 就是遇到某个不好的人, 或者某件不好的事
反过来说, 遇到某个不好的人, 或者某件不好的事, 追根究底, 是自己有某个不好的地方

有同学问道:
打个比方,如果说一个人的老公爱去P,但是他老婆很贤良淑德啊或许夫妻生活也很好,没有错。这种情况该怎么说呢?
这个妻子必定有一处相关的落处, 映现到丈夫身上, 就是丈夫爱去P, 映现到其他人身上, 又有不同的表达

也就是说, 自己没有这个缺点, 身边的人也不会有这个缺点
只是在自己的身上没有表达成行为和事件, 还在自己的水晶球上, 但是映射到别人身上, 就用行为和事件表达出来了

心无邪念, 自能降魔
自己没有邪念, 魔找不到地方住下去;
自己现在没有邪念, 不会给过去的恶种合适的环境发芽;

恶报发生是因为过去的恶业吗? -- 大多数都不全是, 是因为你现在的日常生活言行某方面有问题, 引动过去的恶业发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424758/


丈夫是我的相, 子女是我的相, 父母是我的相, 朋友是我的相, 遇到的人、看到的人都是我的相,到处都是我自己的样子
骂我的人, 恶我的人, 遇到的每一个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落处所化现
我说谁不好, 是在说我
我抱怨任何事,都是在抱怨我自己

有一个人曾经问我, 他说怎样才能有一个这样的孩子?
我想了想, 告诉他, 观察一下其他这样的孩子都有怎样的父亲, 如果你也是那样的父亲, 那么你就有这样的孩子
为什么呢? 孩子也是自己的一个相映射放大出来的.

当发现别人什么地方不好的时候, 马上反思自己何处不对, 把自己转了, 自己遇到的人事物就会是另一番人事物
所以佛法里说: 一切唯心造
因为我现在是这样的, 所以我现在遭遇的人、事、物就是这样的, 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我自己的映射.

修心最终要落实到细微实际的言行上, 因为心的映射, 映射到自己身上是自己的言行, 映射到外部世界, 是身边的人事物

净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亲手书写:
怨天尤人,一次削三善。损福禄第一快!
一念嗔恨,摧毁一千个大劫以来积累的善业福德,所以生嗔恨叫做“火烧功德林”。你以为没有生嗔恨、发脾气,其实你看不惯、讨厌、反感、争执的时候已经起了嗔,即使针尖大的嗔恨,菩萨也能观察得清清楚楚。
看到别人邪淫、贪污、贫穷、吵架、讨厌,自己也有问题“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看到别人的过失,就想到和明白这是自己的不清静心感应出来的。

看到别人邪淫,想到和明白是自己淫心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贪污,想到和明白是自己贪心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贫穷,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吝啬所感,忏悔。

看到别人吵架,想到和明白是自己嗔恨所感,忏悔。

各种灾害,环境污染,人心不古,等等,都是自己感应出来的,都要忏悔!

时时忏悔,处处忏悔。先忏悔自己,然后为众生忏悔。

所以佛门里有句话:
“有福报的人,从来看不到是非、听不到是非;没有福报的人,常常看到是非、听到是非、说是非”

看别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这说明自己业障重、福德薄、很多地方都不好。
——共业感召。白话说,就是物以类聚,看到、听到,也是聚的一种。



-------------再来一个实际的运用------------------

很多人讥讽辱骂另一个人, 这些骂他的人, 也是他的落处化现的。

=====  佛理答疑 =====

提问:世尊在世时,遇到害他、辱骂他的恶人是怎么回事?以佛陀的修行功德为何也现恶境界?
回答:是故宝积,若菩提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而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
  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珠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
佛告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 《维摩诘经 佛国品》
敬于佛者 是为大善 实当念佛 截断狐疑 拔诸爱欲 杜众恶源

阿逸多 当知疑惑 于诸菩萨为大损害 为失大利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维摩诘经 佛国品》里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这时舍利弗尊者承佛威神动了一个念头说“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他就讲:

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以前做菩萨的时候,难道他的心不清净吗?为什么佛土不净?
舍利弗动这个念头,世尊知道了。佛告诉他,告诉舍利弗,他说“我此土净,汝则不见”

释迦牟尼佛就用脚,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平常做在那里都是结跏趺坐,我们讲双盘。佛把腿放下来,指按着这个地上,佛以神力让舍利弗以及与会大众统统见到,这个世界忽然变成众宝庄严,显示无量的功德,宝庄严刹土。这一切大众叹未成有,佛住的净土。

所以佛跟我们凡夫在一起,我们凡夫看是住我们的秽土,而佛自己实实在在讲他住的是净土。心净确确实实佛土净。佛在大乘经上常常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着正保转”这里可以做证明。
———————上净下空老恩师
发表于 2010-7-28 17: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color=Green]“有福报的人,从来看不到是非、听不到是非;没有福报的人,常常看到是非、听到是非、说是非” -------------------此言不虚啊!
发表于 2011-7-14 1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善导,在这些方面一直使我迷惑的。我要好好的理解和悟
发表于 2011-8-2 17: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收藏,感谢助缘,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8-9 15: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医养生网 ( 京ICP备09063399号 )

GMT+8, 2024-11-22 00:27 , Processed in 0.0710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