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养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49|回复: 0

玄策妙问智隍禅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5 17: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禅者智隍,初参五祖,自谓已得正受
智隍禅师最初是在黄梅五祖处参学,他非常用功,自己也以为已经得到了最殊胜的正法。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能力,就是他静坐的时候可以控制他的念头,到几乎不发的程度;等到起身时,都不知过多久了。如果以现在的科学仪器去检测他的脑波应该是几乎不动的,所以他很有理由觉得自己已得正受了。

庵居长坐,积二十年。
此时,五祖已经不在了,而六祖也因为逃难混在猎人队中,跟着四处流浪。这十几年之间也没有正师出现,而智隍又自以为已得正受,所以他就造了一个茅庵,每天在里面静坐,就这样过了二十年,他心里想,这样下去可以准备当佛了。
师弟子玄策,游方至河朔,闻隍之名,造庵问云:汝在此作甚么。
六祖有个弟子,法号叫玄策,这个人的智慧很高,辩才无碍。他云游四海到各处去渡化有缘,走到了河朔这个地方,听说这里有个高僧,他就到智隍静坐的茅庵,拜访这位智隍禅师,测测他到底见地如何,看有没有机会渡化他。
他问智隍说:“你天天坐在这里,不事生产,也不去度化,你在做什么?”

隍曰:入定。
智隍说:"我在这里入定"。

策云:汝云入定为有心入耶?为无心入耶?
玄策说:你说入定,那我想请问你,你所谓的入定,是知道自己已经入定了呢?还是连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入定?

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瓦石应合得定;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流亦应得定。
还没等到智隍的回答,玄策又接着说:如果你所谓的“入定”,是什么都没了,念头也没了、感觉也没了叫入定,那么一切没有知觉的草木瓦石,岂不都比我们还要入定,对不对呀?因为它们一点点念头都没有嘛,如果用现代的仪器测它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丝丝的波动,那是不是表示我们人的定还比不上草木瓦石呢?反过来说,如果说你所谓的“入定”是还有知见、还有想法、还有感觉,那么一切有情众生,所有含识之流,此刻也应该算得上是正在入定才对。请问你是属于哪一个呢?

隍曰: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
智隍也是个聪明的人,他回答说:我正在入定的时候,没有去区分到底是有感觉,或是没有感觉,反正我就入定了。(意思是这样的人最高竿)

策曰: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即非大定。
玄策就说了,你没有有、无的心,那就是不会从“有”进入“无”,也不会从“无”进入“有”,那么这叫“常定”了,就是不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了,还哪来的出定、入定这些名词呢?若是你说在这儿静坐到没有念头时叫“入定”,而起身有了一般的念头时就叫“出定”,然后待会又说要入定。那么你就不是无时无刻的定了。佛的定呀,是一定永定,无时无刻的定,佛在静坐的时候是定,在发慈悲的时候也是定,佛在跟你讲话的时候是定,佛在发智慧念头的时候也是定,佛在骂他学生的时候一样是定啊,佛所谓的入定是一定永定,定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这定义显然跟你所谓的定是有很大不同的,像你这样出出入入的,哪是圣贤仙佛所谓“不出不入”的大定呢?

隍无对。
智隍也是个讲理的人,听玄策这么一讲,心里想:对啊!我在这里入定,待会就出定,如果说入定的我是很有程度的,那出定后的我就肯定是没程度的了嘛!那么我在有程度与没程度之间出出入入,那哪算有什么程度和定力呢?我在这儿修了二十年,自以为已经得到正受了,而玄策竟能以如此简单话,就抓到我内心的矛盾,让我无言以对呀!
(附注:玄策这段话是要告诉我们,定,或者空,或者无,其实不是局限在没有念头当下,不是局限在没有感受当下,不是局限有脑波没有一点点动荡的情况下,不是这个。它指的是此心无染着、无罣碍的当下,是没有对待取舍的罣碍而已,而感受、想法可以是非常清明的,对人类可以有很多作为和贡献的。不然像智隍这种入定,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问曰。师嗣谁耶。
智隍被玄策问得没话说,想想玄策说的话也实在很有道理,必是明师才出这种高徒,此时智隍兴起了要去拜见明师的想法,于是他就问玄策说:“您是向哪位明师学习的呀?”

策云。我师曹溪六祖。
玄策说:“我的师父正是曹溪的六祖慧能大师。”

隍云。六祖以何为禅定。
智隍接着问:“那么六祖是以什么知见、什么状态、什么作为来进入禅定的呢?”

策云。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
玄策回答说:我师父所说的禅定境界,是非常精湛圆满的,禅定是有体有用的,不论在静坐自修中的体,或是生活应对中的用,都是自在圆满的。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身中的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本来可以用各种方式存在,而你的心却可以在这五蕴炽盛中,依然保持清静,不和它们起罣碍;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本来也可以存在,但你的心却可以在外境来去变化中,依然保持自在,不和它们起执着。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禅定是定于本性,而本性不论在静坐或生活动态中都存在的,定于本性的定,动静态中皆定,因此没有静坐时入定、静坐完就出定这种事情,也没有静坐时称做定,静坐完去办事就称做乱的事情。(因为照见心性气机实相的人,对气机生灭了无好恶分别,把这心法用在静坐中及动态生活中是一样安宁的,没有出入的问题。这种没有出入的定,才有究竟,这才是大定。)

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
禅的本质是任周身气机、能量动静的自然,不是刻意去压制气机,使安住在哪一种气机的静态中才是对的。因此在静坐或生活中,都要远离控制气血感受在某种静谧状态下的迷思;禅的本质里没有刻意的造作,不是刻意去生起或鼓动气机,使气机停留在某种流动中才是对的。因此静坐或生活中,都要远离控制气血感受在某种流动动态中的迷思。(只是任心性气机自然生灭而不攀附知见而已)

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内心就像虚空无所不包一样,只是包容着身中气机感受自然地去生灭,不加以任何干涉或攀附,而不是想象自己像虚空一样空空无物,什么感觉或知见都没有了。

隍闻是说,径来谒师。
智隍听玄策这么一说,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谦卑的请玄策带路,一起去参拜六祖大师,向六祖请益。
(是啊,禅如果只在静坐中才能用,一离坐就出定了,那么这种禅定,对增进人类生活福祉又有什么价值呢?这玄策说得有理,而更不简单的是智隍,虽然庵居打坐了二十年,自以为很有程度,但并不至于目中无人,听玄策讲得有理,立即低头静思,最后终于肯放下自以为是去参拜比自己更懂的人。这比起现代很多自认修持很久,而实际上脾气毛病没多少改变的人,到哪里却都要表现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即使遇到自己不懂的学问,也总要硬着头皮引经据典放肆辩论一番,不是要强得多吗!智隍这种放下,才是真的很有程度的修行者呢!)


黄庭禅网站:http://www.htz.org.cn/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黄庭禅微信公众号:neixinchan。
直指人心,清净本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医养生网 ( 京ICP备09063399号 )

GMT+8, 2024-11-23 16:16 , Processed in 0.06367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