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养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50|回复: 0

名人与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5 21: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人与姜


毛主席

毛主席很注意食疗保健,从来不服用卫生部及医护人员配发给他的一些保健药品,而对姜汤则情有独钟。有一次,主席在武昌东湖患了感冒,他不找医护人员,却要厨房工作人员煎生姜汤。他说:“生姜汤是治感冒的特效药,灵得很哩。大革命时期,农讲所的学员到汉口参加群众大会,返校途中突遇大雨,身上的衣服都淋透了,食堂里为他们熬了热腾腾的生姜汤,大家喝了,都没事了,真有特效呢。”主席还说,“生姜是个好东西,中国自古就有‘男儿百日不离姜’之说哩。”



苏东坡

苏东坡于西湖边遇一80多岁的老和尚,身体竟如40多岁般健壮,得一延年益寿的生姜药方。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非常赞赏西湖之美,曾做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漾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也相宜。”这西湖之秀丽有如国色天香的西施,但由于湖面辽阔,游人很难投入她的怀抱。因而他率领民众修起了一条横跨西湖的苏堤,与自居易的白堤交相辉映,成为西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天苏东坡独自一人便服游览西湖,他漫步在苏堤上,见百姓扶老携幼,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心里十分高兴,总算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实事。只听百姓们交口称赞:“苏大人为官钱塘(即杭州),造福西湖,利在千秋。只可惜像他这样的好官太少了!”他感到惭愧,觉得人生短暂,能做的事太少了。猛然想起不远处的净慈寺有位寿高体健的和尚值得拜访。放眼望去,那净慈寺掩映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湖光山色之中.

不知谁走漏了消息,净慈寺和尚早已列队在山门外恭候苏大人的到来。苏东坡挥手致意道:“各位不必拘礼,我今天是因私事前来拜访老方丈的,请各位自便吧。”于是方丈将苏东坡迎进禅堂,小和尚端来西湖龙井茶。苏东坡一边喝茶,一边问方丈:“听说你这里有位寿高身健的高僧,可得一见否?”方丈命小和尚叫来。只见那位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前来拜见苏大人。”苏东坡忙起身让座,双手合十虔诚地问道:“久闻高僧身健寿高,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请问贵庚几何,何以如此不老?”聪药王顿首答道:“贫僧今年八十有五,四十岁时身体肥胖,臃肿不堪,步履艰难。后得一方做成乳饼,连吃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东坡问此方可得一阅.乳饼如何制作?聪药王道:“苏大人造福民众,贫僧要将此方献给大人。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饼。我连吃1年就身轻体健了。后来遁入山门,我也日吃不断。看来姜乳饼将伴我终生。”

苏东坡拜谢了聪药王回到府上,心想姜乳饼制作较繁,加之他自幼生长在四川眉山,吃惯米饭,不喜面食。于是他在公务之余又遍访民间,终于搜集到以生姜为主药的“驻颜不老方”。他很欣赏此方,曾做诗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




宋明帝

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甚精,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文帝登基6年(公元470年),明帝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望闻问切后,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16两为1斤)。”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呀?还是成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怎敢和皇上开玩笑?”吃完2斤生姜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3斤吃完后,喉疾竟然全好了,吃什么东西都无碍。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奇功效,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十分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可惜这把千年难得的古剑在战乱年代散落民间,至今下落不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医养生网 ( 京ICP备09063399号 )

GMT+8, 2024-11-21 18:59 , Processed in 0.07231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