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养生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87|回复: 3

转帖:<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文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7 09: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div>最近看了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一部分说到古诗文学习的,我转来给大家共赏 </div>
<div>&nbsp;<br/>圆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div>
<div>  大约她三岁时,我学习电脑打字,每天背“五笔字型”字根口诀。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先生把“字根表”编得像诗一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我背的时候圆圆在旁边听到了,到晚上关灯我躺在床上背的时候,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她竟然都能提示我。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小家伙随意听来,居然记得比我还快,我很惊叹孩子的记忆力。</div>
<div>&nbsp;</div>
<div>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  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我在教圆圆读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识,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div>
<div><br/>近年看过一些资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读儿歌,不要背古诗。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div>
<div>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div>
<div>&nbsp;</div>
<div>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br/></div>
<div>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br/>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br/>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div>
<div>&nbsp;</div>
<div>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br/>孩子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也在于家长从来不把背古诗当作一项单方面加给她的任务,而是当作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我们一起想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景致;又一起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圆圆背诵古诗的过程一直也是我背诵的过程,我尽量和她一起背,尤其在她小时候,凡要求她背的诗,必定也是我会背的。在教她的过程中我也复习和背诵了好多古诗词。 </div>
<div>&nbsp;</div>
<div>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也不是为将来某一天可能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它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它目的——这才是应有的目的。 </div>
<div>&nbsp;</div>
<div>孩子学古诗从幼儿时开始较好,但也许你的孩子已上中学。这也没关系,读诗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件终身的事情,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机”。也许你还会顾虑孩子的功课太紧张,没时间。这需要我们动些脑筋,让孩子少上一些课外补习班,多利用时间的边角料,时间总能找到。 </div>
<div>&nbsp;</div>
<div>写到这里,我猜想可能有人会这样想,虽然读诗有种种好处,可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知识,还是先抓紧时间学课程吧。</div>
<div>  这样想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有道理;须知有这么一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div>
<div><br/>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从小表现出超常的数学才能,刚上中学一年就把中学几年的数学都学完了。有人建议他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父亲不同意。父亲是一位大学数学教授,他对杨振宁提出的要求却是,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先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古典文学对他的熏陶,认为这种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div>
<div>  同样,温家宝总理的古诗文修养也让人津津乐道,他在每一次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会信手拈来一些诗句,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它还是完善的思维方式。</div>
<div>  我国古典诗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并且对所接触的有限的篇章,我们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读透了——即便这样,已受益匪浅</div>
<div><br/>所以,我最后想说的是,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让孩子多读些诗吧!<br/></div>
<div>作者对其女儿的成功教育,再一次验证了,带着孩子读国学经典的必要性。</div>
<div>&nbsp;</div>
<div>总结:<br/>1.孩子们的记忆力惊人,应该在这记忆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大量背诵,既锻炼记忆力,又储备有用的知识。孩子这时候所记忆的东西,会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要读千古名作。</div>
<div>2.经典著作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文并不重在理解,而是要多读。大人担心的理解问题,在儿童那里不存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div>
<div>3.亲子共读,家长和孩子共同提高,家庭也会更和乐。读,就只是单纯地读,不要表演,不要有压力。让读书成为一种吃饭穿衣似的习惯。</div>
<div>4.从小学习国学经典比单一的技能培训更具价值。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会整体提高孩子的能力,正如地基之于建筑。</div>
发表于 2009-7-17 1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近正在拜读。现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典。
发表于 2009-7-17 11: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更坚定了我要给孩子读经的念头了,还要加上古诗.慢慢读,让孩子觉得是种享受,不要有压力就行了,孩子应该会喜欢.
发表于 2009-7-20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去买本来看,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医养生网 ( 京ICP备09063399号 )

GMT+8, 2024-11-23 17:59 , Processed in 0.0663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